齐林书院 > 鄢涂轰作品集 > 六【14】知识老化快

六【14】知识老化快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鄢涂轰作品集 !

    知识老化快中有慢

    不断充电让知保鲜

    观念变了是因为时代在变。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动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奥运会也经历了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1912年,跑类项目中使用了电子记时器。20年后,径赛项目中首次使用了终点摄影技术。1960年开始使用电视摄像。2002年5月1日起,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实现短信息全国互通。这一天终于到了,人们用短信息相互庆贺。电信改革万民乐,全国短信大联合!!!

    知识老化快,是说知识更新快。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科学技术大约有两千种学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研究的课题,总共有二十五万个之多;全世界每年要发表五百万篇左右的科技论文及资料;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科研人员的队伍每十五年翻一番;科研人员写作的论文篇数不到十年就翻一番;刊载科研人员论文的刊物总数十到十五年翻一番;全世界的知识总量,每七年到十年就翻一番。知识老化快,快中有慢。人生难得,真理难求。生为炎黄子孙,我们对华夏传统文化遗产应该抱有感恩的态度,因为古人在没有像现今这样印刷便利的条件下排除万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要知道,古时没有纸张,经书的内容都是刻在甲骨,石板,木块,或竹片上的,所以,每一个字都必须经过反复斟酌以求精简,否则很费人力物力。我们现在教育普及了,书店里什么书都有。很多专家学者已给文言文配了白话,很好理解,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加以对照。我们有这样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有人会说,这些古书好是好,可几千年的华夏经典浩如烟海,怎么学得过来呢?这倒是事实,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不可能学完的。但不学人就会越来越苕,作为一个中国人至少应该读懂五本古书。除了《易经》和《黄帝内经》外,儒家孔子的《论语》,《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人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读是很可惜的。这些古书具有普世的价值,是现在的科学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几年前的计算机的书放到现在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每次重温古典都会对世界和人生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说是受益终身呵。鲁迅则教育青年学习自然科学,才能“教育之功全”,反对几千年脱离实际离开人生的读经教育。认为中国人生存能力所急需的乃是“科学知识和技巧”,是使我们能制造和使用机器的“切实智力”。要求中国人应有“科学的头脑、工艺的手”。因为当时科普读物奇缺,少有的一点科技的书刊陈腐、深奥而无聊,迷信书流传。所以鲁迅立志通过科普著作和作文科小说之力传播科学知识,消除迷信,促进新思想发展,进一步唤起民众,改造社会。如著作《说镭》(居里夫人)、《中国地质略史》、《月界旅行》、《地底旅行》所给予读者的,是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启迪,健康的乐趣和搏击的力量!

    知识老化快,需筛选和过滤。古时物质贫乏,人们生活俭朴,无欲无求,懂得如何通过内观来保持心的祥和安宁。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今天,世界已经变得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大街小巷到处林林总总多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物质上的无限选择,视听媒介的狂轰乱炸,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等外在条件不是让人心浮气躁就是无所适从,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现在的传媒五花八门,一条信息多种版本,给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因为视听媒体的节目都是由人制作出来的,反映了制作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如果消费者不能以一种分析批判性的观点去筛选和过滤所接受的信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体洗脑。

    知识老化快,以自然为宗师。世界上的几亿人生活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也生活在不同的心理层面上。无论居住在什么国家,过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人都逃不脱世间的三种苦难。由于每一个物理空间与心理层面都有其独特的问题,所以人在进入一个新的阶层后很快就会面临新的烦恼。一旦心里没有了安宁,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权贵富翁所经历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后者只不过是把自己关在深宅大院里面痛苦罢了。都市生活将人与自然隔离。时至今日,都市化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也成了一种无奈。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及社会工业结构的演变,也由于中国大陆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都市,或求学,或工作,或体验多元文化,或追求快节奏,更方便,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容易将自己禁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与大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现代都市人很容易得躁郁症是与城市的环境,特别是工业噪音有关的。每当走在繁忙大街上的时候人就会下意识地将听觉功能关掉而转向自己的思想去听脑子里的念头讲故事,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长期与心里的念头为伴的人会与外界的物理环境产生了感官上的隔离,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现在还有多少城市人能听得见大街上人为的工业噪音呢?几年前,李放鸽从多伦多搬到温哥华以后先在我工作的大学里住了一段时间,不久就在西区靠近内海湾的一个社区找到一个喜欢的公寓搬出校外了。记得在找房子的时候,放鸽曾碰到一个年轻房客,他在二楼的公寓面对一条繁忙的马路。放鸽问他闲不闲吵,他说不会呀,已经习惯了,听不见的。放鸽当时没太在意,只是觉得奇怪,他怎么就听不到外面的噪音呢。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很有可能他脑子里的念头所发出的声音比大街上车流的声音还要大呢。很多人整天在工业噪音的陪伴下为生计奔忙,心是跟着念头走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受那些莫名其妙的念头的操纵。现在不少大都市经过环保治理,也有绿地碧水,也有花香鸟语,可人们整天东奔西忙,时时都更惦记着更富更高更强,心完全静不下来,哪里还会注意到自己与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之间的感应呢?对这样的心态,放鸽以前是深有个人体会的。从国内到国外,放鸽先后在中国大陆及加拿大的好几个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居住过,隔几年就换一个地方,真是忙不甚忙,从无歇息。后来工作告一段落,在温哥华闲居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放鸽与纽约的一家学术类出版社签了合同,将几年前的论文整理成书,并尽量抽空参加一些她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温哥华气候宜人,依山环海,风景秀丽。放鸽时常被其好山好水,茂林繁花所感动,又开始习悟禅道,性情也平和了许多,不再像以前工作求学时那样急躁匆忙。有一天在网上查阅唐诗时,放鸽注意到有给诗人王维的[鸟鸣涧]的配音画,就打开来看了看。也不知为什么,一句充满禅趣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被配音者吟诵得铿锵激昂。放鸽当时猜想,这人恐怕是住在某个都市的高楼里吧。

    知识老化快,法宝是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变化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在我们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充电”、“知识保鲜”。自己得了病,对症下药,涉及到以前学过的零零碎碎的化学知识,初中和高中的都还远远不够,要搞清病理,采取某些方法达到健康的目的,这就需要继续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和一切渴望成功的人们正借助各种机构不断充电,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对成功和效益的内心追求使得学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我们这个时代,学习正象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我们生存的必需。网上生活五花八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NCRE)一级:一级B、一级WPSoffice、一级MSoffice。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因特网的基本技能。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应用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合格证书。NCRE二级:语言程序员设计C、VisualBasic(VB)、VisualFaxpro(VFP)、Java、C++数据库程序设计Access。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包括QBASIC、C、FORTRAN、FoxBASE、VisualBasic(VB)、VisualFaxpro(VFP)]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理论考试、实践考核)=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上机)合格证书。NCRE三级:“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2319《微型计算机极其接口技术》和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NCRE三级PC技术(笔试、上机)合格证书。NCRE四级: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我国主创发明的“天河一号”计算机,每小时运算700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不仅仅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学习观念亦产生了革命。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教育产业正出现一些全球性的变化,全球出现了终身学习的趋势。教育正变成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从5岁至22岁间一次完成的过程。科学知识只有尊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对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教育之功能、事业之发展乃至社会的变革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事业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科学盛大,决不缘于一朝”。所以要有一个培养人才以发展科学的长期教学规划。有“浅显”的普及,也要有“高深”的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学就是为了会学。境随心转是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