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将夜之守护叶红鱼 > 122 上元节

122 上元节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将夜之守护叶红鱼 !

    叶凡混进长安后本是直奔临街四十七巷的老笔斋的,谁知到了地方才发现关门了。问过隔壁的吴嫂子才知道原来是皇宫来人接走了。

    这才恍然发现,今天是华灯节。一年之中最闹的时候莫过于此了,叶凡告别了打扮一番正赏花灯的吴嫂,默默的走出巷口。

    道家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有诗在《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夜,玉漏莫相催。”堪称元宵诗经典之作。

    大唐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许百姓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妇女们也有妇女们的乐趣,有《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

    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走百病,盖妇女藉此节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活动。

    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有词曰《都门竹枝词》:“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

    这些都是百姓妇女们的乐趣,上元佳节可谓是一年中唯一一次官方认可的疯狂之夜。一切平时不被许的事在今天似乎都可以被谅解。

    宰相夫人和那官居一品的大臣夫人自然不可能像寻常百姓妇女那样随意走动,但是皇后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宫宴,邀请各个大臣王侯的女眷前来说说话,来往走动一番。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皇宫里最闹的一夜了。

    叶凡自然是混不进皇后的宫宴之中,但是他混进了皇帝的宫宴之中。没错,叶凡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拉的长长的宫宴末尾混吃混喝。

    隔壁坐着的是一个长安不知道哪个不知名的府衙的官员,着一口标准的长安腔向着狼吞虎咽的叶凡执手行了一记插手礼,朗声开口道。

    “兄台真,在下佩服佩服。”

    叶凡耸了耸鼻子都懒得搭理那人,嗯嗯啊啊随便应了一声后接着又往嘴里塞着水煮羊。不得不说,这御厨煮的羊,嘿,那味就是不一样。

    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胡姬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宴至半席,众人起山呼圣人万岁。

    叶凡处在一处偏暗的角落,并不容易被人察觉出相貌。便是也有模有样的学着给皇帝山呼了几声圣人。

    偏说另一边,皇后娘娘的宫宴上。

    皇后娘娘聚众人闲话饮茶,却有位很不起眼的小侍女夹杂其间,而且还是坐在公主下旁,不免引起众夫人心中很多疑惑。

    待茶盏换了两道水后,终于宰相夫人忍不住问了出来,皇后便把桑桑的来历说了一遍。

    夫人们这知晓,原来这个小姑娘是宁大家的贴侍女,便不再多关注。

    桑桑很不适应皇宫里的气氛,如果不是宫里来了旨意,而且李渔答应陪着她,她宁肯在老笔斋里煮粥喝,尤其是先前在宫女们的服侍下吃了顿饭,愈发觉得宁缺当初说的极对,皇宫根本就不是吃饭的地方。

    当那些尊贵的妇人问她问题时,她更是觉得有些吃力辛苦。直到听到有人问自己年龄,觉得这问题倒是简单,马上认真回答道:“我是天启元年生人。”

    曾静夫人低着头看着伸出袖口的手指数了半晌,算清楚她今年约摸是要满十五岁,微微一怔后感伤说道:“如果我那孩活到今天。也便像你这般大。”

    皇后娘娘和声安慰了她几句。

    曾静夫人看了对面案后的小侍女一眼,微苦一笑,心想自己大概是太过思念早年前死去的那个女儿,今见着与她年岁相仿的小姑娘竟是有些失态,实是不该。

    世间有很多事一旦动心动念,便很难用别的方式把它抹除掉。正如曾静夫人对桑桑那种无来由的怜惜感觉,她想说服自己只是心系早亡的女儿,却总还是忍不住时不时抬起头来望向对面那方茶案,怔怔看着桑桑。

    她越看桑桑越觉得眼熟,尤其是小姑娘微黑的肤色,那双在常人看来并不如何美丽的柳叶眼,都让她觉得无比亲近,忍不住再次问道:“先前听你说。你和宁大家早年一直在渭城生活,是不是边塞的头太毒,所以把你晒成这样?”

    桑桑微微一怔,摇头说道:“少爷说我从小就这么黑。”

    听着她的回答,曾静夫人愈发有些神思不宁,再也顾不得别人的异样眼光,就这样专注地盯着桑桑看。仿佛要看出她脸上究竟有什么花一般。

    茶凉宴散人自去。

    曾静夫人守在外,看到李渔带着桑桑出来,把心一横把牙一咬便拦住了二人。

    李渔眉头微蹙,不知道这位大学士夫人究竟要做什么。

    曾静夫人很清楚,做为皇后娘娘最坚定的支持者。自己这些年可没有给过公主下太多好脸色看,甚至可以说把对方得罪的极惨,所以她的语气愈发温顺谦卑。

    “公主下,命妇今瞧着这小姑娘便觉得亲近可喜,而且您也知道我那孩……我想顺道送这位小姑娘回家,还请下同意。”

    李渔静静看着她。连十五年前死去的女儿都搬了出来,看来这位大学士夫人是真的很想与桑桑同行,只是她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说皇后娘娘终于认清楚了书院入世的重要意义,决定绕着弯来接近宁缺?

    想到这些事,她决定拒绝对方谦卑的请求,微笑说道:“桑桑不与生人相处。”

    这是真话,桑桑的『』注定了她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两年间若不是经常来往,便是李渔也很难走进她的世界,何况是她以往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学士夫人。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安安静静站在李渔旁的桑桑忽然说道:“可以。”

    半路上,叶凡早早的蹲在了宫门外的一处影中,先前便是瞧见了桑桑上了曾静府上的马车便是把这前因后果都想了起来。

    “原来是亲妈呀。”

    叶凡靠着墙角喃喃自语道。

    .........

    “你叫桑桑?”

    “嗯。”

    “这个名字倒有趣。”

    “还行。”

    “谁替你取的名字?”

    “少爷。”

    “你家少爷乃当世书家,想必在诗文之道上也极有华,他取的名字必然是好的,却不知道桑桑这两个字有何深意?”

    “没深意,少爷说拣到我时,路边有棵被剥光了树皮、也没有叶的桑树,看上去和我那时候很像,所以他叫我桑桑。”

    “你家少爷是在哪里拣的你呢?”

    “河北郡,具体地方他忘了,出岷山我们还去找过一次,但那时候田里已经长了青苗,剥皮无叶的桑树死了又长出了很多别的树,所以认不出来。”

    今夜的长安城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观灯的人们把去往东城的街巷堵的严严实实,纵使是文渊大学士府上的马车,今天也无法提起速度,只有老老实实随人流缓慢向前移动,然而马车里的曾静夫人却不以为意,甚至有些高兴。

    路途越遥远,她便能与桑桑在车厢里呆更长的时间,问更多的问题。而今夜的桑桑明显也与平有些不同。对这位夫人的问题竟是有问必答,一夜说的话竟似比上个月加起来说的还要多。

    然而当年的那些故事在她的记忆中毕竟太过模糊,基本上都是宁缺转述而来,所以无论曾静夫人怎样旁敲侧击,还是无法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路途再如何遥远。也总有走到的那一刻。

    大学士府的马车缓缓停在临四十七巷巷口。

    桑桑下车时极有礼貌地对曾静夫人行了一礼。

    曾静夫人怔怔看着铺门前那个纤瘦的影,不知为何心头一酸。

    她现在根本无法确认任何事,甚至知道自己可能是在痴心妄想,然而一路同行,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心想如果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该有多好。

    曾静夫人掀起车帘,有些犹豫有些不安问道:“你愿意去学士府做客吗?”

    桑桑拿着门匙想了会儿,心想宁缺还要些天能到家。松枝腊已经薰好不用人在旁边看着,自己留在老笔斋也没有事做,于是她点了点头。

    叶凡是个很不讨喜的人,就在这时,叶凡忽然就跳了出来大喊了一声。

    “不可!”

    随车侍卫一惊,立刻拔刀相向,警惕着看着叶凡。

    桑桑听见那熟悉的声音不由心中一喜,便是立刻转了过来,清晰的叫了一声。

    “阿兄!”

    曾静夫人听见桑桑这一声阿兄,心头不由生出一丝不好的预感。她怎么感觉桑桑这个阿兄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好人,总感觉很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