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锦上再添华 > 1:锦华覆烟阳

1:锦华覆烟阳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锦上再添华 !

    黑云压城城欲摧。

    雷雨大作。闪电划破了天空的寂静,豆大的雨滴顺势而下,雷声在头顶轰响,叫人心弦一颤。

    杀戮,无止境的杀戮,仍然在继续。

    空气中,弥漫着鲜血的味道,令人作呕。天空呈现诡谲的颜色,一点殷红点缀在大片的漆黑之中,分外鲜明。

    此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秦家九族株连。还剩……最后一个。

    蓝色的闪电如同从地底伸出的枯骨手,划破天际,冲向人间,降下灾难。寒光乍破,一瞬之间似映照一双清眸,一闪即逝。刀光剑影间,刽子手手下闸刀便要落下。

    “刀下留人!”好似咫尺的声音却又远若天涯,幽幽从远方传来。骏马飞奔而来,马上男子白衣飞扬,于雷雨间风华依旧不改分毫,烨然若神人。

    男子旋即下马,脚下步伐莫名凌乱,目光流连几经辗转,定定落于跪伏在地的女子身上,不着痕迹。眉微蹙,扬了扬手中明黄圣旨,明亮却而讽刺。

    那行刑的狗头见此,心中愤然连连咒骂几声,若早知有人前来营救那小贱人,手中动作便利落些了

    只作看戏的百姓们见此,心弦一颤,私语之声截然而至,面色惶惶,这便拜倒在地,同那狗头一道,听伏圣意。

    “使命口宣君上令:念秦宗百年,不得无后而终,免秦氏锦华一死,入西北军营,非死不出。”

    话音方落,还未落掷便飘散于空中,虞家的公子步不止马不休,这便同元帝派来的使臣一道上马。回首,眸底溢满的悲痛,不知几许。

    这样的惩罚,比要了她的命还要惨痛百倍。

    待虞家公子子获离去,看这一场好戏的百姓唏嘘不已,窃窃而言。或咒秦氏死不足惜,或叹一代名门沦为营妓。

    元帝下令,若秦锦华自缢,秦氏满门的尸体,便会被割去头颅,悬挂于街市之上!

    秦锦华单薄纤弱的身子,被人肆意架起,丢置于囚车之内。空气里弥漫着糜烂而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后背与木车贴合,黏稠的血液沾染在囚车之上,只微微动一下便有扯动肌肤的疼痛。

    入西北军营,非死不出!

    可笑秦氏一族百年流传,今朝,一旨契书,满门抄斩,九族株连!

    皇族无情,人之常情,斩杀秦氏满门且诛其九族人,却独留秦氏嫡系唯一的子嗣。元帝只为,杀鸡儆猴,以警诫西阙门阀——皇权不可逆。

    这一招当真是狠。

    堂堂第一名门,沦为营妓。

    秦氏一族独大,当为烟阳众人所忧。如今,却是不知多少人,终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云雀楼中,高朋满座。皆为朝中官宦,举杯共庆这一场盛事。

    坐于首位的男子杯盏之内,葡萄美酒,芬芳醉人,面上通红,颊上笑纹不掩,畅快道:“秦家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如今铲除,真乃大快人心!”

    席下诸人纷纷迎合,却倒也是心中所想。

    “只是便宜了秦家那个贱丫头了,竟留了秦家一个活口……”一众附和之声中,一道男声启,倒是道出众人所忧,此中言语,只恨不得此时便一刀捅了那秦氏。

    首位男子闻声,饮尽杯中美酒,酣畅淋漓,不以为意,挥袍,道:“廉兄莫非以为那黄毛丫头能如何?王后出自秦氏,君上若全数杀之,岂非落人话柄?再者,君上此举无非是杀鸡儆猴,做给我等看的。且君上已亲自下令,将她充入西北军营去了。”

    男子此言,引得一众人哄笑起来。席间,这一众朝廷重臣,所谓博古通今之人,出口却满是禾岁罪孽之语,何等讽刺。

    平熙一十四年,西阙烟阳百年名门秦家蓄意谋反,证据确凿。故抄没家财,杀戮全家,诛其九族。唯余秦氏嫡系独女秦氏锦华性命,入西北军营,非死不出。

    ……

    纵使西北军营的女子,亦有三六九等之分,入西北军营的女子,姿色绝佳、才艺出众者入上营,其余女子则入下营。

    秦氏到军营后,被分到了下营。纵使如此境遇之下,那君氏皇族的同昌公主仍冒险为她打点人脉。

    老妈子望着她的眼神虽是又是鄙夷又是嫌恶,一言一行却也没有半分不敬,只是架她去了下营,安排了些杂物。旁的,便也只字不曾提了。

    秦氏锦华出自名门,少时游学在外,师从名家。天文地理知,五行八卦知,家国大事知,独独不知洗衣做饭、茶米油盐是何。

    自秦氏陨落起,秦锦华三字便不再是烟阳耀眼所在,人人闻之,避之不及。

    所有入了军营的女子,等待她们的都是无尽的羞辱与折磨。

    彼时,姑娘们正临溪洗衣,眼见她被架到溪边,纷纷侧目。

    老妈子动了眼色,使唤人将自己屋里头的几盆脏衣裳送到她跟前儿,睨了眼,鼻腔里似乎带着哼调:“从今儿起,姑娘就是我们西北军营的人了,也不便想其他东西,还是同她们学学怎么洗衣裳来得要紧些……”

    老妈子走后,与她同屋的姑娘端着一盆衣裳到她身边坐下。她弯下腰,轻轻搓洗着衣裳,但却抬着头望着远处,目光有的没的往左侧瞟过去。

    半晌功夫,她停住了动作,微微扭过头,试探地问道:“你……你没事吧?”

    姑娘麻布衣裳虽破旧,却洗得干净。算不得美人,眉目却清秀素雅,难得一双眸却生得极美,纯澈干净间透出极致的孤寂。

    阿苔的眼睫连颤了几下,轻轻咬了咬下唇。

    她十四岁便进了军营,每日待在这四四方方的军营中,伺候那些粗鲁的男子。她为人不机灵,营里的女子大多不爱搭理她,她一向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

    如今乍然来了一人要与她同住,不免紧张。

    她们是一早便听说过这位秦小姐的,却绝不能想到有朝一日她会与她们成为一样的人。

    西北军营的女子是没有自由的,更何况是在下营中的低等粗贱的玩物。

    身侧恍惚传来轻轻的温柔询问,遥远悠远得好似来自天边,秦锦华干涩苍白的唇瓣无丝毫血色可言,苍白得可怖,唇角微微牵动,缓缓摇头。

    阿苔没读过书,人又不精明,不晓得秦锦华哀伤的原因。只瞧见她空洞的眸盯着不知名的方向,漫步边际地向远方扩散。

    彼时,阿苔着实不晓得。

    见秦锦华只望着那一盆盆的衣裳发呆,她虽然不聪明,却也明白像这样高贵的人儿是不会做这样粗重的脏活的。如此想着,阿苔侧了身子,将木盆子一个劲儿往自己那儿扯了去。

    “你做什么?”身侧的动静微乱了秦锦华思绪,空洞悲悯的眸底有微光闪烁,缓缓启唇道,目光深远而漠然。

    阿苔不是看不到那份孤傲的漠然,却不以为意,那些高贵的像仙人一般的人,自然是不屑于同她说话的。

    她心里想着。不带任何讽刺或其他意味的。她只是由衷地觉得,自己从不是一个值得被人尊重的人。

    阿苔踌躇了一下,有些别扭地开口道:“我……我帮你洗吧。”她颊上霎时添了道粉痕,像那火烧云,带着别样的色彩。

    彼时,秦锦华仍只是个自命清高自负骄傲的名门千金。固然她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人世悲苦,人人不易的道理却也是不懂的。

    她那时只觉讽刺又可笑——一个入军营这么多年的女人,早不知身心何等肮脏不堪,又为何还要惺惺作态,做出这种种不谙世事的模样。

    很多年后,千帆过尽,忆及那个刹那间那个姑娘懵然无知的眼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秦锦华又不说话了。

    秦锦华不作声,阿苔也不以为意,她只揪着自己的布裙好一会的功夫,迟疑了一下开口,“我叫阿苔,日后你同我一屋。”

    阿苔这名字是她年幼时娘亲这般唤她,却无一个正正经经、有名有姓的名字。

    至于住一屋一事,无非是营里的姑娘们都嫌弃阿苔粗笨无趣,不愿同她一屋。阿苔心里虽不畅快,却也不爱同旁人计较,只想着一人倒也好,不必同他们一般挤在一起,她一人占一个屋子倒还宽敞哩。方才老妈子同她讲起将那新来的姑娘送到她屋里去,她也不由欣喜起来,有人作伴亦好。

    闻声,那秦家小姐垂着眼眸,长睫掩一池幽寂静,不辨悲喜。

    阿苔见她许久不答话,心中便已了然。阿苔自认向来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是何身份,她从来都分得清楚,却是从不将秦锦华与她列为同一种人。

    有些失落,却仍是摇着头笑了起来,又接着说道:“好吧,没关系……那,你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吗?”

    不知该如何形容眼前这个姑娘。究竟是历经风尘仍心如止水,还是阅尽千帆城府极深。

    秦家小姐闻此言,浑身不露痕迹地轻颤了下,眼底有什么不知名的情愫在缓缓扩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秦锦华。”良久良久,她干涩苍白的唇微微动了动,吐出几字来。而这过程,显得艰难而沉重。

    这是她的名字。

    秦锦华。这是她的名字。这三个字眼,生来瞩目。

    阿苔自是没有听懂她前面说的,只是明白了,她姓秦,唤作锦华二字。

    真是个好听的名字呢。阿苔暗自想着。

    秋日的风吹来,叫人感到丝丝的凉意,不由得浑身轻轻打了个冷颤。天色渐暗,火烧云挂在天边,美得有些不真实。前方的天一望无垠没有边际,大得有些叫人害怕。九族株连,不过是昨日之事,于她而言,却好似过去数十年之久。

    营妓,这两个字深深刺入她的骨髓,将她最后的一点自尊骄傲,彻底撕碎。

    此刻,自西阙边境往烟阳方向驶的华贵马车引得行人侧目。

    “爷。”佩剑的黑衣男子面色平静,朝里面唤了一声。

    “何事。”低沉而清雅的男声从马车内响起,语气平淡如水。

    莫尊素知他脾气秉性,若非大事,断不会扰了他,“烟阳秦家,九族株连。唯余秦家独女,入西北军营。”

    寥寥十八字,道尽秦家事。

    车内男子正握着书卷的手微微动了动,便只淡淡应了声:“知道了。”

    华美的马车向着西阙都城烟阳行去,男子掀开了帘子,望了眼天色,眸光幽远。

    这天色,恐是要变了。